欢迎您访问天津市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研究 > 研究观点 > 数字贸易研究观点

产业研究

Industry research
数字贸易研究观点
鼎韬观点 | AI赋能,中国数字贸易跃升正当时
来源 : 鼎韬洞察、鼎韬产业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 : 2025.10.23

随着人工智能跃升为驱动全球数字贸易变革的核心力量,中国在AI 领域沉淀的发展优势,正为数字贸易潜能的深度释放提供关键支撑。借助 AI 技术的全方位赋能,中国不仅在跨境电商、服务外包、金融科技、数字内容等核心赛道持续突破,催生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形态与商业模式,更在国际数字贸易标准制定、新型规则体系探索中稳步提升话语权,逐步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展望未来,伴随大模型、AIGC、AI + 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加速突破与场景落地,中国将进一步整合技术创新实力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全球数字贸易格局中巩固并强化“技术 + 市场”的双重壁垒,为全球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中国动能。


01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球AI领域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截至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我国人工智能产品涌现引发全球关注,DeepSeek上线不足20天全球日活跃用户就突破3000万,登顶全球140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市场,成为全球用户增速最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用户方面,截至6月,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最高,达80.9%。国产人工智能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并与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


02 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和专利数量全球领先


根据斯坦福大学《AI指数报告2024》,中国在AI论文产出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方面均居世界首位,2023年中国高被引AI论文占全球比重达38.6%,远超美国(16.9%)。


韩国媒体《先驱经济》发表文章称,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AI)研究领域的论文和专利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报告解释说,中国不仅在AI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上领先,而且在专利申请和技术能力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显示,AI相关论文数量已从2000年的不到8500篇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57000多篇。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AI相关论文数量在2000年仅为671篇,但到2024年增至23695篇。这意味着约有一半的AI相关论文是在中国发表的。截至2024年,美国的AI相关论文数量为6378篇,英国为2747篇,欧盟为1055篇。中国发表的AI论文正在催生创纪录的专利申请数量。2024年,中国研究人员申请了35423项AI相关专利,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专利申请总数2678项的13倍。


中国在AI人才培养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自2018年以来,中国新增了2000多个AI相关本科专业,其中300多个在最精英的大学。全球将近50%的顶级AI人才来自中国,这一比例在近年来持续增长。根据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旗下的麦克罗波洛智库(Macro Polo)的最新研究,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AI人才最大出产国,美国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中,华人占比高达75%,且比例仍在持续增长。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全球顶尖AI研究人员中,中国籍专家的比例高达47%,远超美国的18%和欧盟的11%。今年1月,《南华早报》报道,2024年中国顶尖科技人才数量超32000人,首次超过美国的31000多人,成为全球拥有最高层次科技人才最多的国家。OpenAI华人员工总数超60人,占研发团队比例约25%,Chat GPT关键技术贡献者中至少有9名华人,马斯克的x AI核心成员中华人占比也很高。


03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


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互联网应用生态与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此为诸多国家难以企及的独特优势。其庞大的用户市场,网民规模高达 11.23 亿,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能为 AI 模型训练和应用创新供应海量优质数据。海量数据支撑让 AI 技术可快速验证与迭代,有力夯实中国 AI 技术创新及数字贸易发展的数据根基。并且,中国企业精于将 AI 与智能手机、超级应用、电动汽车等自身优势及海量数据相结合开展跨行业创新,为数字贸易产品与服务创新挖掘更多可能。


中国 AI 技术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关键领域均达世界领先水平。例如,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准确率获国际领先成绩,助力跨境业务克服语言交流障碍;百度、华为于大模型研发方面持续追赶 OpenAI,其成果广泛运用于跨境电商智能推荐、金融跨境支付风控等数字贸易领域。在跨境电商中,智能推荐、自动翻译、智能客服等借 AI 之力效率大增;金融数字贸易凭借智能风控模型等技术,显著优化跨境支付安全及处理效率;医疗跨境服务借助远程诊疗与智能影像识别技术,打破空间限制,扩大跨境数字医疗贸易的服务范围。


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 AI 在跨境电商、服务外包、智慧物流等数字贸易场景实现快速商业化落地。像 Shein、Temu 等跨境电商头部平台,运用 AI 算法做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及个性化推荐,其中 Shein 借 AI 生成设计稿并联动柔性供应链,新品上架周期缩至 7 天,SKU 动销率高达 98%,借 AI 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业务全球化布局与发展速度。


跨境电商范畴内,AI 主导的智能选品、精准营销和跨境智能客服,助力中国卖家契合全球市场需求,优化全球用户体验以提升销量。服务外包领域,AI 增强型知识流程外包(KPO)、金融后台处理、智能风控服务等渐成中国对外服务输出新优势,借 AI 提质增效,拓展海外业务承接范围。于数字内容贸易而言,AI 生成内容(AIGC)于游戏、动漫、短视频出口处快速进步,创新中国数字文化产品创作形式、提升产出效率,增强其国际市场吸引力与竞争力。


与美国部分企业采用闭源策略不同,华为、阿里、深度求索等中国 AI 企业踊跃拥抱开源模式,构建起全球最大开源 AI 阵营。其开源模型依循开放协议,降低全球数字贸易领域应用 AI 的门槛,有益于推动全球开发者合作探索 AI 更多适配数字贸易的场景。同时,借开源模式中国聚拢全球技术资源与人才,加速 AI 技术迭代升级,实现了从开源技术 “受益者” 至 “引领者” 的转变,引领全球数字贸易借助 AI 开源技术朝更高效、公平、多元的方向发展。


04 强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算力部署


人工智能对国际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的深度赋能,离不开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强大的算力支持。当前,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为人工智能与数字贸易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占比32%。有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增长超40%。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我国算力中心节能降碳能力不断提升,绿色底色越擦越亮。《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900万标准机架,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6,超140个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


在人工智能时代,Token(即“词元”)作为处理文本的最小数据单元,如同互联网时代的“流量”。2024年初,中国日均Token的消耗量为1000亿,截至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突破30万亿,1年半时间增长了300多倍,进一步反映出了中国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快速增长。


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庞大市场需求,带动集成电路、通信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终端产品等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培育了先进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数字基础设施的超前部署和迭代升级,带动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5G+工业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05 政策驱动与地方试点创新加速产业发展


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8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外发布,部署了6大重点行动,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技术贸易,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促进数据跨境流动:提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为AI驱动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指明了方向。


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在人工智能赋能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方面开展了丰富的试点创新。北京积极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超大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人工智能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上海发力“人工智能高地”,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旨在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深圳聚焦智能制造与跨境电商,注重在跨境贸易场景中应用AI,形成多地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此外,近年来中国各个自贸试验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开放平台,也在人工智能相关的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跨境数据流动和AI服务贸易标准制定方面扮演着“试验田”的角色。国家政策鼓励这些平台对接DEPA、CPTPP等国际协定中关于数字贸易、数字货币、数字身份等规则进行压力测试和先行先试。这些区域也在探索和实践“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的具体机制和安全管理模式,为AI发展所需的数据要素流动积累经验。并且“加快数字贸易领域标准制定修订”,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旨在提升我国在AI服务贸易标准方面的话语权。


鼎韬产业研究院


鼎韬产业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深耕TDS(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与服务外包) 行业二十年,秉承“思想整合产业,平台聚集资源”的发展理念,坚持“知行合一,精勤实践”的价值主张,聚焦数字技术加速融合下的产业新发展,将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共建产业发展新生态,持续为产业及客户提供卓越的研究咨询服务,已经成为中国TDS领域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创新发展的领航者及行业资源集成平台。


鼎韬总部设在天津,全球总部在美国纽约,在澳大利亚、印度、欧洲、拉美、墨西哥等地建立了5个地区代表处和35家代理合作伙伴,业务及影响力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国内60多个城市,100多家国家级园区,100位意见领袖及10000家头部企业,被全球科技与服务协会授予“最受全球客户信赖的中国咨询机构”奖项。


联系人:高杨
手机:+86-131-1480-9286
邮箱:gloria.gao@devott.com
微信:13114809286
联系人:张金铭
手机:+86-152-2270-5844
邮箱:angel.zhang@devott.com
微信:15222705844
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联系人咨询

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联系人咨询

版权所有:天津市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备案号:津B2-20080229-9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