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天津市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新闻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新闻
探秘“脑语者”
来源 : 天津日报        作者:姜宝成        发布时间 : 2022.12.09


  2022年11月,北京。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天津展区,一枚小小的芯片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这枚被命名“脑语者”的脑—机接口编解码芯片,突破了传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信号采集处理的诸多瓶颈,创造了迄今为止头皮脑电BCI最大指令集在线控制的世界纪录。这款可以识别出头皮脑电中极微弱的神经信息的芯片,是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让脑—机交互设备真正成为使用者的“第三只手”。


  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室里,患者王杨通过基于这项技术研发的康复机器人,进行3个多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后,已能自行进行腕关节旋转、踝关节背曲等很多以前无法完成的运动。这套系统在天津、山东等多地医院临床测试成功,受益患者3000余例。该技术有效改善了脑瘫患者、渐冻人等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也为神志清醒、思维健全,却口不能言、手不能动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以上,正是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在脑—机接口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脑—机接口技术,正在走进并有望改变普通人的生活。除了用于医疗,通过对大脑运行机制与人机交互的融合,类脑智能技术已经到达人们身边,比如让空调有了如同人类的“感觉神经系统”,会自己根据环境人数和温度决定怎样送风。而未来,这一技术将在家庭物联网、居家养老看护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天大团队还主持研发了世界首套空间站在轨脑—机交互系统。早在2016年10月21日,由“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脑—机交互适应性实验。至今,团队已经构建多个空间站在轨脑—机交互技术,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一代医学与人因保障系统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就在11月19日,团队牵头研发的我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性开源软件平台MetaBCI正式发布。不仅填补了我国通用脑—机接口领域面向开源生态自主研发的软件空白,更为脑—机接口技术的跨团队协作创新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开放平台。


  科技是国之利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他们一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虽然已有领先,但脚步始终未停。正如团队成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许敏鹏教授所言,“科技工作者就要沉下心来,就是要有情怀与坚持,敢于攻克别人不敢攻克的难题,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科技创新的沃土上。”

联系人:高杨
手机:+86-131-1480-9286
邮箱:gloria.gao@devott.com
微信:13114809286
联系人:张金铭
手机:+86-152-2270-5844
邮箱:angel.zhang@devott.com
微信:15222705844
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联系人咨询

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联系人咨询

版权所有:天津市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备案号:津B2-20080229-9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