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天津依港而生、因港而兴。天津港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港口已深深植入天津城市基因。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时指出,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天津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天津港的优势和作用,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将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作为全市“十项行动”之一,秉持“大港口、大开放、大循环”理念,举全市之力将“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硬核”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物流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了重要的先锋引领作用。
规划先行 政策加持
2023年,天津市出台《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通过港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天津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服务辐射经济腹地和为天津吸引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印发《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做大港口航运规模、强化环渤海内支线、鼓励滚装汽车出口……从强设施、扩规模、稳存量、促增量等多重维度提供支持,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天津港和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建立天津市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和天津市港口发展工作专班,全市30余家单位、相关区、企业形成工作合力,实施专班化组织、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动,扎实推进方案措施见行见效。
2023年,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18.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5%;完成货物吞吐量5.58亿吨,同比增长1.8%。2024年1—6月,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88.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6%;完成货物吞吐量约2.9亿吨,同比增长3.3%。2023年,全市净增船舶运力63万载重吨;京东、菜鸟两家跨境电商分拨中心在津落户;肉类、大豆、铁矿砂、天然气、酒类等政策支持的重点商品吞吐量实现较快增长。
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全面升级
港口智慧化向航运智能化升级。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升级改造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等传统集装箱泊位,大型集装箱装卸设备自动化占比达到66%,新一代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JTOS上线运行,“津港通”平台上线试运营,“抵港直装”“船边直提”业务占比全国第一,首艘具备自主伴航功能的高度智能化拖轮“津港轮36”投入使用。
运输绿色化向全港低碳化升级。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获评全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五星级绿色港口,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以历史最高分获评五星级绿色港口,天津港成为全国港口中唯一一个拥有2座五星级绿色码头的港口;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等3家码头完成风电、光伏并网发电,南疆港区5台风机成功并网;铁矿石清洁运输比例保持在65%以上,滚装作业全部实现“零碳”运营,焦炭集港作业运输车辆实现100%新能源替代。
港航基础设施保障更加有力。基础设施设备完善是发挥港口战略资源优势的核心基础。2023年,天津港实施北航道提升、南港新建危险品集装箱堆场等18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1.8亿元。目前,天津港已建成生产经营性泊位165个,设计通过能力超5亿吨,码头等级达30万吨级,成为具备集装箱、煤炭、原油、矿石、粮食、邮轮、滚装运输等全货类运输功能的综合性大港。此外,国能天津港务二期项目、实华二期原油商储项目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枢纽港口统筹联动陆海。陆向高效联系腹地,天津拥有畅达腹地、密度位居全国前列的公路网、铁路网,通过设立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在腹地设立120多个营销中心。天津港内陆物流网络覆盖“三北”地区,辐射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腹地面积500万平方公里,海铁联运通道达到40余条。今年1—6月,天津港完成海铁联运69.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1.8%。海向便捷通达全球。5月6日,中远海运集团开通京津冀地区首条直航南美洲东海岸班轮航线,12艘14000标准箱船舶实现周班运营,天津至巴西的交货期由54天缩短至40天。此外,天津港还开通了美东航线、中美洲海运航线、智利车厘子航线等特色直航快线;持续推进“海上高速—FAST”、环渤海内支线“天天班”品牌建设,集装箱班轮航线数量增至147条,内贸航线共有62条,外贸航线85条,其中挂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港口的航线有68条。
港产联动集聚海洋经济要素
加速推动“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天津港聚焦港口优势货类与天津优势产业,巩固扩大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等产业规模,冷链、大宗贸易、跨境电商、邮轮经济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在天津落地生根。
冷链产业方面,天津口岸为水果、冻肉、水产品、冰鲜水产品等六大类商品国家指定进口口岸,仅东疆综合保税区就聚集了600余家冷链产业链企业,成为京津冀“城市大冰箱”。2023年,天津口岸进口冻品(肉类、水产品)达273万吨、价值743.9亿元,位列全国第二,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大宗贸易方面,2023年,天津市大宗商品进口608.7亿元,增长29.2%,能源产品(煤及褐煤、原油、天然气)、金属矿及矿砂分别进口52.2亿元、242.4亿元,同比增长38.9%、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1—5月,天津市能源产品、金属矿及矿砂分别进口45.9亿元、102.7亿元,同比增长143.9%、5.3%。
跨境电商方面,天津拥有空港大通关基地、菜鸟中心仓、京东公共仓等一批优质仓储物流载体,在欧美、日韩、澳新等国家和地区布局海外仓60余个,仓储面积达3万平方米,形成了天纺易跨竞、利和、津贸通等一批出口超亿元的本土企业。2023年,天津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356亿元,同比增长16%。今年1—5月,天津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185.47亿元,同比增长25.03%。
保税维修再制造方面,天津广车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获批我国首个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保税再制造试点企业。全市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涵盖航空、船舶、工程机械、海工装备、安检设备、通讯设备等领域,是国内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最全,业务模式最丰富,相关标准、政策制度创新最多的地区之一。2023年,保税维修业务范围拓展到滨海新区全域。今年1—5月份,天津市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货值达到79.3亿元,同比增长45.2%。
船舶和海洋装备制造方面,以天津港保税区和滨海高新区为主要承载地,天津市基本形成了以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港口航道工程装备、海水淡化装备和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五大产业板块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格局,聚集了海油工程、海油发展、中海油服、博迈科、中船(天津)、中交天航局、中海油化工研究院、太重滨海等重点企业。2024年,中船(天津)已有2艘1.6万标准箱集装箱船舶交付使用,计划全年交付船舶5艘,实现产值46亿元。
邮轮旅游方面,2023年9月,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支持下,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在北方港口中率先复航,当年接待出入境游客8.5万人次,居北方港口首位。2024年以来,该母港落地“邮轮入境免签”“国内采购+保税供船”业务,设立“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接待出入境游客16.8万人次。邮轮游与陆上游联动,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港口城市活力尽现。
航运金融保险方面,天津市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政策,发挥强有力的综合配套创新能力,全力推动国际一流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市租赁公司达1086家,资本总额2.18万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本市已完成2281架飞机、778艘国际船舶、81座海工平台租赁业务,价值合计约137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中心和国内最大的船舶海工租赁中心,飞机、船舶、海工等跨境租赁业务占全国80%以上。
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目前,天津中心城区已逐步形成以小白楼片区和远洋大厦片区为核心的“津城”航运服务集聚区。和平区聚集航运服务核心企业700余家,马士基、达飞轮船、赫伯罗特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长荣海运等14家全球知名航运公司设立分支机构,汇聚中外运华北公司等国内航运龙头企业。河西区聚集中国天津外轮代理、长锦商船天津分公司等天津口岸规模最大的船代企业,招商局物流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上港物流(天津)有限公司等700余家货代企业,以及中交协航运物流分会等龙头企业和商协会组织。河北区拥有中远海运系企业16家,以及国能海运公司等重点航运企业。
目前,滨海新区已逐步形成以东疆片区、北疆南疆片区、“于响”片区为核心的“滨城”航运服务集聚区。这里集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365家、无船承运人企业108家、国际船舶代理企业23家。东疆综保区汇聚了中外运、中谷海运、安通控股、神华中海航运等龙头航运企业,正全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区。经开区拥有中集世联达物流科技、畅明航运等重点航运相关企业。保税区拥有中国物资储运、中燃、华星海运等重点航运企业。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版权所有:天津市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备案号:津B2-20080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