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4月2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产业体系融合。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武清区副区长刘松林、滨海新区工信局局长李刚介绍“加快产业体系融合,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有关情况,并回答问题。
市工信局局长 尹继辉:今年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高于去年全年1.2个百分点,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一季好于一季”,工业投资增长1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8%,分别高于全国3.6和5.1个百分点,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京津冀工信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联合成立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实行轮值组长制,建立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链群协作已见成效。强化主要、分管、处室层面“3+3+3”协同联动,签协议、常协调、勤沟通,形成较为紧密的产业协同推进格局。3月初在津召开产业组2024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工作要点,从完善产业协同工作机制、深化区域重点产业链合作、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等6大方面明确16项重点任务,清单化台账化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以链聚势取得新突破。三地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分别牵头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六链”,联合绘制形成产业链图谱,动态更新“卡点”攻关、“堵点”招商、重点企业“三张清单”,按图索骥开展补链强链、深化对接合作,全力打造产业协作“实景图”。以汽车产业链为例,强化区域零部件配套,小米汽车、理想汽车在京津冀区域内的定点供应链企业分别为45家和70家,北京奔驰零部件的区域内采购额占到全国55%,其中,我市为北京整车配套的重点企业超过120家。
三是以群聚力实现新跃升。三地聚焦网络安全、生物医药、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五群”共建全面加强。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成功晋级“国家队”,在京津冀地区集聚相关企业5300余家,2023年集群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近3900亿元。近年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凯莱英、合源生物等一批创新型优质企业,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我市牵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营业收入在全国前10名企业中拥有5家,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集群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居全国城市首位。
四是产业合作取得新成效。三地共谋做大产业“蛋糕”,一批标志性大项目建成投产。其中,我市推动联想创新产业园投产,中石化南港120万吨乙烯项目达到试生产条件,预计分别新增百亿的工业产值;精雕数控机床生产研发基地竣工,持续提升工业母机发展能级。构建京津冀面向全球的招商推介平台,我市成功举办7届世界智能大会,共签署800余项合作协议,投资额约6200亿元;联合举办首届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我市签约项目意向投资额约500亿元。
五是产业集聚展现新场景。三地坚持资源互配、优势互补,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北京和天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北京大兴、天津滨海新区、河北唐山等12个城市(区)联手获批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实现电堆、空压机技术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国内自主化应用空白。
2024年,我市作为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轮值组长,将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一是强机制、促协同,加快从“共建”到“共生”。推动与工信部签署新一轮部市合作协议,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强三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接机制,清单化、台账化推动2024年各项任务落实,形成“国家+省市+部门”三级协同推进体系。
二是抓链条、强配套,加快从“落图”到“落地”。印发实施京津冀三省市推动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的行动方案,联合推动产业链“卡点”攻关、“堵点”招商、产业对接,重点抓好我市牵头的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产业链,加快打造全国信创产业高地和工业母机创新基地。同时,强化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成龙配套,瞄准北京新能源汽车整车供应链,推动武清、经开区等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基地;京津共同推进南港电子化学品基地建设,合力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区域配套水平。
三是建集群、提能级,加快从“做大”到“做强”。做好我市牵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培育,依托天津滨海、北京海淀、河北雄安等核心承载区,全力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三地协同做优做强生命健康集群,发挥现代中药制造业创新中心、中科院工生所等创新平台作用,加强源头创新、产业转化,推动能级提升,加快向世界级集群迈进。
四是聚资源、优生态,加快从“培育”到“培优”。聚集四大类资源,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良好生态。整合创新资源,聚焦重点产业链建设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快区域创新成果转化,着力构建“北京研发、天津制造”格局。积极承接央企资源,推动落实与中石化、中车、中国联通等央企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在津布局更多创新、产业资源。对接优质民企资源,推进联想创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达产,争取优质项目落地。用好市场资源,高水平筹办好第二届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织网”作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端资源聚合平台。
新华社:刚才您在发布时提到三地“六链”共育方面取得新突破,能否详细介绍一下2024年推动重点产业链方面的具体举措?
市工信局局长 尹继辉: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3个重点领域之一,对推进产业体系融合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期,我们三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起手布局,统筹建立链长制,将产业协同的顶层设计进一步细化到产业链层面,6条重点产业链成为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具体抓手之一。一年以来,三地聚焦“六链”联手绘制产业链图谱,梳理形成3张清单,摸清了产业链“家底”,并在去年11月底召开的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上发布了初步成果。
2024年的重点工作就是落子成势,刚才提到,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京津冀三省市推动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推动重点产业链的具体举措,主要从3个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在“堵点”招商方面下功夫见实效。立足区域资源环境禀赋和产业链发展基础,三地深入梳理了招商目标企业,明确了产业布局重点区域,各链将分别制定招商工作方案,“一链一策”强链补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作紧密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二是在“卡点”攻关方面下功夫见实效。行动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6条重点产业链的技术攻关方向和目标,近期我们将尽快召开京津冀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和科技创新协同专题工作组握手对接会,组建京津冀联合攻关工作小组,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梳理技术攻关需求“发球”,科技创新协同专题工作组“接球”,将三地相关部门纳入其中,明确任务分工,加强任务协作,共同谋划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攻关,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三是在推动产业成龙配套方面下功夫见实效。聚焦各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需求,我们将联合开展产业对接,着力提升区域配套水平。同时,用好商协会、联盟等市场化力量,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畅通延伸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打造产业链融合发展良好生态,加快图谱成果落地转化应用,推动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助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天津日报:作为天津市重要的产业承载地,滨海新区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有哪些成果和举措?
滨海新区工信局局长 李刚:今年恰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十年来参与其中、贡献其中、受益其中。近三年引进北京资源落地项目160余个、总投资近两千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承接北京企业1009家,注册企业4900余家,注册资本2100亿元。总投资超600亿元的中石化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加快建设,联想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首座生态级“零碳工厂”正式投产,360科创园开园,中科曙光产业基地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全面落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让区域协同力量高效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一是坚持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并重。探索建立京津冀产业合作平台,重点推动经开区与中石化等共建南港绿色石化基地、保税区与中海油等共建海工装备产业园、高新区与航天科技集团等共建航天空间技术产业园、中新生态城与中国电子集团等共建中电天津软件园。谋划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升级版,全力打造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构建“技术研发在京、创新应用在津、产业转化在滨”的协同模式。二是坚持项目有效承接和产业链条建设并重。深度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布局,依托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等展会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共建京津冀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成龙配套、成链成群。完善跨区域协调培育机制,协同打造京津冀生命健康、集成电路、安全应急装备、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推动石化、汽车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京津冀电子化学品基地、化工新材料小试中试基地,集聚绿色石化科创资源;引导动力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配套产业集中布局。
人民网:去年,武清发布了《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方案》,请问京津产业新城在用足用好北京优质创新资源,进一步推进产业体系融合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武清区副区长 刘松林:高水平建设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是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认真落实天津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有力实践,更是武清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要。
北京是优质创新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按照协同创新、产业协作要求,武清将进一步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主力军”作用,在承接北京创新资源和开展产业协作方面作出应有贡献。为此,去年我们与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利用将近一年时间,深入分析北京创新和产业资源优势,结合武清产业基础,高标准研究制定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对于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我们谋划了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为双高引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及核心部件为优势支撑,以未来智能、合成生物等N个未来产业为前瞻布局的产业体系。同时,为了更好导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在武清产业化,我们正在积极打造承接载体平台,进一步做好要素保障,深度融入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
例如,在智能科技领域,我们规划了智链和数链细分领域,与北京需求做好充分协同和支撑,优势互补,使京津冀地区在智能算力产业领域作先行示范。大数据时代,算力是支撑AI大模型训练推理,激活新质生产力,释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基础和关键引擎。目前,面对北京大量的AI大模型和数据应用企业的算力需求,我们在高村科技创新园超前布局了云数据应用主题园区,着力打造高效服务北京“热数据+智算力”应用、有效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算力之城”,力争年底可支撑智能算力突破万P规模。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与北京生物制造产业方面也有很好的互动合作,已经有大量人才、技术的交流和成果落地,为北京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优良承载地,为产业链强链发挥有力作用。
下一步,武清将依托紧邻北京区位优势和自身制造业基础,加强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积极承接北京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发挥“放大器”效应,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在武清转化。
中新社:刚才尹局长提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请问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方面有哪些谋划和安排?
滨海新区工信局局长 李刚: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龙头和主要聚集区,拥有100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企业,2023年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拥有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两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国产自主可控信息安全设备产业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在全国具有优势,引育了飞腾、麒麟、曙光、联想、360等国内领军企业,打造了国内领先的“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智能终端和服务器—超级计算—信息安全服务”的产业链条,是全国产业链条最全、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区功能定位,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一是牵头申报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中国信创谷为主要载体,以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海河实验室为集群发展促进机构,联合北京、河北重点区域,坚持创新驱动、场景牵引、链式发展、安全可靠、开放协作,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高地贡献“滨海力量”。二是继续巩固发展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特色的产业优势,与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以飞腾、麒麟、曙光、联想等龙头企业为“链长”,开展“强链”“补链”“串链”,加强区域联动,聚焦金融、教育、交通等领域,建设特色应用场景。到2027年,滨海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培育引进百亿级企业10家、10亿级企业50家,打造100个标杆应用案例。
天津广播:据了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武清优势产业,也是与北京产业融合程度较高的产业,请详细介绍一下在融入北京产业协同、推动产业成链成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武清区副区长 刘松林:近年来,武清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借助京津两地整车优势,已成为本区的优势产业,也是下一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具有增长潜力的产业之一。武清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关联企业超过150家,规上企业80家,2023年实现规上产值245亿元,同比增长7.2%,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约20%;2024年一季度完成产值55亿元,更是实现了同比增长14.8%的较快增速。目前,我们已经聚集了新伟祥、日进、海斯坦普、海拉车灯等配套企业,为奔驰、理想、小米等品牌汽车,在空气滤清器、车身、轮毂轴承、车灯、座椅等零部件做好配套,充分为京津两地,尤其是北京整车厂做好服务支撑,武清开发区、汽车园和京滨工业园三个国家级和市级产业园区已成为武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
经过多年发展,武清已经与北京形成了紧密产业链关系,是北京汽车产业的主要配套基地之一,150余家汽车产业关联企业中有近一半企业为北京的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企业配套服务,也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的良好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围绕京津冀“六链”中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深入做好产业协作,积极与北京企业深入衔接,进一步为理想、小米等新能源汽车做好配套服务,并大力开展上下游撮合对接,补强链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形成京津冀地区的配套支撑,促成更多区域产业链合作成果,助力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版权所有:天津市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备案号:津B2-20080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