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
Industry research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如何处理好数字经济与推动网络强国建设之间的关系,支撑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光明网邀请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接受采访。
光明网:如何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胡拥军: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突破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推动网络强国强筋健骨。中国互联网虽蓬勃发展,但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突破“卡脖子”问题,把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系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网络强国固本强基。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网络强国繁荣生态。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突破、多点开花,加速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助力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强劲动能。
持续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推动网络强国普惠全民。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增长特征,有利于打破时空局限,促进优质资源的充分流动。要加快教育、医疗、交通、就业、养老、抚幼、助残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让人民群众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光明网: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面,我国作出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果?
胡拥军: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如何解决发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强文明互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国携手应对冲击和挑战指明了前进方向、贡献了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我国主动参与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的数字经济议题谈判,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世界贸易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框架下推动数字经济治理规则构建,深入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搭建高质量数字经济交流平台,不断拓展数字产业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发展共谋、经济共商,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我国持续高质量开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数字教育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致力于打破数字鸿沟、持续推动数字经济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推进构建普惠繁荣、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光明网:我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胡拥军:随着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最强劲的发动机。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56.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1.75%,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0%。各地各部门发展数字经济既有基于发展共识的必选动作,也有因地制宜的自选动作,央地协同、东西合作的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构建,中国数字经济正释放澎湃动能。
数据要素成为新业态新模式的催化剂。得益于国家政策引领、地方试点推进以及企业加速创新,我国“线下超大规模市场”与“线上超大规模数据”优势叠加,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推进,技术型数商、应用型数商、服务型数商加快发展。
数字企业成长引领创新发展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数字经济企业从不起眼的“小不点”长成担大任的“大块头”,涌现一批“小巨人”“隐形冠军”甚至世界一流企业。华为、立讯精密、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21家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海康威视、歌尔、抖音、微信、拼多多等20家数字经济领域品牌入选世界500强品牌。
光明网: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胡拥军:一是坚持“吃改革饭”。在数字化转型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加快构建完善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尤其是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二是坚持“走开放路”。充分发挥国内数字经济大市场的磁场效应,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进一步发挥《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合作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5G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开放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双边、多边数字治理合作。
三是坚持“打创新牌”。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前沿技术研发,前瞻性布局未来网络、量子信息等领域,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光明网:近年来,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席卷而来,这些新兴技术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胡拥军:纵观历代工业革命,都以通用技术为引领,成为打破原有增长瓶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如蒸汽机驱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驱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驱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正成为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变革力量。制造业领域,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手工业工场向工厂制生产方式的转变,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科技革命将引领生产制造模式重塑,打造智能驱动、数实融合的新范式。服务业领域,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科技革命将变革传统服务业“以供给为中心”的标准化、通用型等特征,让服务更加高效、更加精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化体验重塑。农业领域,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科技革命将推动农业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的提升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赋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新事物的发展呈现螺旋式发展的规律,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许多待解的问题。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技术转化尚不充分,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发展中带来了隐私保护、算法歧视、自主决策责任等新的问题,对原有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要建立符合新技术发展特性、推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善治”体系。(光明网记者李彬采访整理)
[ 责编:李彬 ]
版权所有:天津市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备案号:津B2-20080229-9